輕汗微微透碧紈,明朝端午浴芳蘭。流香漲膩滿晴川。
彩線輕纏紅玉臂,小符斜掛綠云鬟。佳人相見一千年。
——[北宋]蘇軾《浣溪沙·端午》
端午節,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,始于中國春秋戰國時期,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。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,端午佳節的傳統習俗所謂源遠流長,賽龍舟、掛菖蒲和艾葉、薰蒼術和白芷、喝雄黃酒、包粽子,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。
據《荊楚歲時記》記載,因仲夏登高,順陽在上,五月是仲夏,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,故五月初五亦稱為“端陽節”。此外端午節還稱“午日節、五月節、龍舟節、浴蘭節”等。 端午節也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。
八閩大地·端午習俗
福州:熏煙喝茶賽龍舟
熏黃煙:端午節當天中午時分,每家每戶都要點燃黃煙往墻縫、屋角等邊邊角角處噴。
用煮粽水洗身:福州人在煮好粽子后,會把留在鍋里的水用來洗腳、洗臉、洗身子等,據說洗后夏天不會生痱子,不會被蟲咬。
喝“午時茶”:端午當天,人們到山上、田邊等野外采集許多野草樹葉,或切成片,或切成段,跟茶葉等混在一起曬干,收存備用。因為它是端午節時制作的,所以就叫它”午時茶”,它對咳嗽、肚子疼、消化不良都有效果,還能防暑降溫。
賽龍舟:福州自古就有賽龍舟的傳統,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。龍舟長3丈多,寬5尺左右,首尾如龍形,兩側繪有五彩的龍身。劃舟手28至30人加上司舵、執旗、鑼鼓手、放鞭炮者,合計有34至38人之多。
廈門:龍舟競渡更為盛行
據清道光年間的《廈門志》記載:“五月五日,端午懸蒲、艾、榕枝于門,粘符制采勝及粽相饋遺。競渡于海濱……或十余日乃止?!?/b>另外,端午期間,廈門還有民間傳統競技活動“抓鴨子”,競技場設在水面上,參加者要走過一根涂滿滑油的圓木柱,然后打開一只盛鴨子的木箱,再跳進水里去抓掉下去的鴨子。場面火爆,具有濃郁的閩南風情。端午節在含廈門地區是僅次于春節的民間最盛大傳統節日,其中最熱鬧的場面是賽龍舟,俗稱“劃龍船”。
寧德:女婿給老丈人送魚
寧德的端午節風俗特色與福建其他地區有所不同,節前女婿照例要給岳父母送黃魚,俗稱“送魚”。娘家要給外甥、外甥女送節餅、夏天衣物,俗稱“送節”。端午節這天,左鄰右舍的小孩簇擁到新娶親的人家里,由新媳婦將五色彩線系到他們的手腕上,“記節”俗稱。
莆田:念著口訣過端午
“初一糕,初二粽,初三螺,初四艾,初五蛋”(有些地方稱“初五扒”,即扒龍船)。這俗語,概括了莆田賽龍舟之外的端午節所有習俗。
“初一糕”是指五月初一莆田民間做米糕。
“初二粽”指的是初二包粽子,其制作與其他地方大致相同,只是多為四角粽。
“初三螺”是指初三時,莆田地方人大多要吃螺,意在明目。
“初四艾”指初四這天,家家戶戶在門上插艾葉、菖蒲避邪,也有插艾會使人清醒的意思。
“初五蛋”指初五這天要煮蛋、吃蛋。是用“午時草”與雞蛋一起煮,味道芳香。人們以煮蛋的湯水洗澡,浴后換上夏令新裝,每人再吃上兩個雞蛋,以圖吉利。
泉州:煎堆補天,水邊捉鴨
“煎堆”是一種食物,以“米粉或面和物于油內煎之”(《泉州府志·風俗》),味道香美,很受人們喜愛。泉州民間有“煎堆,可以補天”的說法。端午節之前,泉州一帶正是梅雨季節,雨下個不停,據說是天空“漏了”所致。人們盼晴心切,仿效女媧氏煉石補天的做法,因此有了“煎堆補天”的民俗。在安平橋中亭舉行水上捉鴨比賽,是當地人用于取代傳統的龍舟賽的一種變通辦法。
龍巖:“四腳狗”祈平安
以前過端午,大人要給小孩做“四腳狗”。其實這四腳狗和其他地方掛香囊的風俗是如出一轍的,只是所掛的東西不一樣。母親要給兒女做四腳狗,掛在脖子上,以祈求平安、發財。所謂“四腳狗”就是布老虎。
漳州:走"貢王"、洗古井
詔安-走“貢王”漳州市詔安縣數百年來端午節走“貢王”的民俗,是全國獨一無二的。每逢端午節,當地鄉人分別從兩廟中抬出“開漳圣王”陳元光的部將沈世紀、李伯瑤二將的神像出行,環繞北關游街時,由廟宇燈籠前導,刀斧戈戟羅列雙行,社眾排隊隨后,齊唱原名龍船鼓歌的“貢王歌”,十分熱鬧。在漳州,人們把端午節視為僅次于春節的節日,民間有裹粽、鹵面、備菜肴敬祖先、拜神明的習俗。
華安-給古井“洗澡” 華安縣仙都鎮大地土樓群二宜樓內,每年端午節給古井“洗澡”,這是他們延續200多年的習俗。端午節當天中午12點后,清洗者先是拆開古井的地面部分,清洗一片井蓋和兩瓣副井蓋。接著抽干井水,由一人下到4米深的井底,清除淤泥、雜物等。清理完后,還要往井內撒放5斤鹽,以清除異味,接著封上井蓋。
三明:端午送禮講究多
三明送禮有好多講究,在三明建寧客家端午習俗就自有許多新穎的地方。送節的時間一般從五月初二開始,多為晚輩向長輩送節,如剛訂婚的女婿給岳父母家送節,外甥給娘舅家送節。送節的禮品除粽子外,還有豬肉、雄黃酒、玩具、扇子、面條等。送這些禮品也有講究,比如送扇子,意為送涼風、送清爽、送健康;送面條,取的是面條的白色,有潔凈之意,送面條就是送潔凈、送順心之意。
南平:賽竹筏做鳳凰蛋
賽竹筏:在武夷山,端午龍舟賽不以龍舟為賽具,獨以泛游九曲溪上載客竹筏爭流競技,比起龍舟,竹筏顯得古樸簡陋,可它是武夷山千百年來傳承水上文化的標志物,不是一般的龍舟可替代。
做鳳凰蛋:武夷山鄉村端午節還有做鳳凰蛋的習俗,這倒和紀念屈原沒啥關系。鳳凰蛋比雞蛋小,黑褐色,其貌不揚,卻是當地農家必備常用土藥,對頭疼腦熱、兒童積食等尋常病有一定效果。鳳凰蛋的制作時間是五月初五端午節,其做法是采集二三十種草藥風干后混合搗爛,捏成蛋形后再風干,而采集草藥的時間集中在農歷三月初一或三月十五。
端午飲茶的傳統起源自春秋戰國時期,每逢端午佳節,人們都要上山采選百草,晾匿家中,常年備飲,以防病健身,辟穢驅邪,這種茶飲,后來稱為 “端午茶”。
在其盛行的時期它還被賦予“百病茶”的美名,寓意著人們“喝了端午茶,百病都走遠”。
時至今日,端午茶的種類早已不限于草藥茶,端午茶也變成了一種由繁入簡的選擇,時代的變遷賦予了新的生活內涵,人們在遵循傳統美德同時,創新簡約方式,茶葉替代百草,有神奇的樹葉傳遞健康與平安。
中國的佳節,延續了傳統茶禮的相伴,自古以來就有端午佳節贈茶的習俗,佳茗一盞共祝端午佳節,意寓家人友人身體安康。
浮生閑暇半日,請君來杯香茗,一杯淡雅清香的有機茶,深得其味,在茶香中,品味出端午背后的文化記憶,香茗背后的深遠神韻,二者相融相通,互相成就,也是中國式情感的雅趣碰撞。
所屬類別: 企業新聞
寧德市白馬山茶葉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葉種植、加工、研發、銷售、出口及傳播茶文化為一體的福建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,福建省科技型企業,福建省創新型企業。通過綠色食品、有機茶、GAP、HACCP、ISO9001、ISO22000等認證,公司旗下“仙山八駿”被認定為福建省著名商標,福建名牌產品,福建省名牌農產品等。 公司自有茶園位于海上神奇白馬山,創建3760畝綠色有機茶基地,作為寧德市標桿性有機茶園示范基地。公司采用健康唯一,品質至上,品牌優先的發展理念。產品達到天然、有機品質,并建立了茶葉質量可追溯體系。 公司注重科技創新,新產品研發,生產的紅茶、綠茶、白茶、烏龍茶等四大茶類幾十個系列品種,榮膺各類獎項40余個,2012年中國(上海)國際茶業博覽會“中國名茶”金獎;2014年第三屆“國飲杯”紅茶一等獎;2010年至2015年5次榮獲福建“省名茶”獎;第五屆茶王賽綠茶“茶王”;第七屆名優茶質量評比紅茶“茶王”等桂冠;產品遠銷全國20個省,46個大中城市。